21-06-2016
Again,一樣是人資一發出訊息,我完全沒有停頓立刻就報名。因為免報名費,所以當然老闆們很快就簽核過。
其實,直到講師開口前,我完全不知道到底是要講甚麼方向的內容,畢竟光看題目實在很攏統。我猜想是一般那種空泛的演說,空會談卻無實際,又或者內容我根本吸收不了。
在這猜想之後,一整天下來我覺得時間太短了,講師利用小組討論我覺得非常適合,只是不同公司的人再加上時間不夠就有點難進行;這樣的方式,我覺得規模50人以下剛剛好,大家都能講意見說明。
邏輯思考
我一直覺得應該把邏輯當作一門課,而且在學生時代就該學。因為錯誤的邏輯觀念會導致後面的分析、思考走向不同的方向。講師一直不停重複: 先找對方向,再用對方法。
回想自己遇到最大的思考挫敗應該是寫論文時,教授一直不斷的問我為什麼? 多次的聊天讓我自己找到對的研究方向。但是每次的來回,都讓我收穫非常多,也打破我過去思考上習慣的方式。
其實很常聽到的,比如過去曾經做過,但是後來失敗;組織內出現新的人再提出後,很常被推翻,基於過去的失敗經驗。但是如果加入時空背景,過去的失敗再放到現在,不一定會失敗,但也不見得會成功;只是在還沒做的時候大家習慣拿經驗論結果,而卻也可能阻礙繼續向下思考的可能。
如前所述,因為教授不斷問我為什麼? 讓我思考各種方向,進而將一個現象背後的問題明確化,也就是收斂問題。講師提到的: 凡事見林再見樹,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看問題時,要由大向下拆解,也就是從林往樹看。
最後,要分清目的和手段。比如,增加營業額是最終目的,而降低客訴率是其中一個手段。如果把手段當成目的,有可能會無法達成預期效果。
問題分析
分析問題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最常用的SWOT是一種,邏輯樹是一種,還有分支圖,Scott常用的Mind map也是。
這些工具,其實就是將腦中思考的想法有邏輯的歸類,釐清因果關係再找出為什麼。
創新思維
創新和創意的差別是什麼?
創新代表是否具有市場性,或者客戶是否願意買單。
ex. 汽車有導車功能,為何機車沒有?
以現在知道的答案是因為迴轉半徑小,用腳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真的能這麼做,cost up $10K,消費者願意買單嗎?
看起來是創新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被消費者接受,這些創新也是無用。
(其實我覺得這例子不是很好,但是還需要時間再想想)
能幫助"創新"的工具,講師介紹了:
1) 腦力激盪
2) 狄波諾的六頂思考帽(six thinking hats): 一次只能用一頂帽子
白帽: 客觀思考 -->強調事實及數據,any evidence and informaiton? what do you need/want?
紅帽: 直覺思考 -->直覺性的說出感覺,the feelings
黑帽: 批判思考 -->發現缺點、檢查證據,the problems or cons?
黃帽: 正面思考 -->找好處,any pros or attractive?
綠帽: 創意思考 -->尋找可供解決的方案,any other ways?
藍帽: 全局思考 -->綜觀全局,what's the decision or next step? or give the conclusion
解決問題
普遍用的是麥肯錫七大步驟,但是講師介紹的是另一個豐田式八大步驟(The Toyota Way),也剛好符合PDCA cycle。
1 明確問題(P)
藍芽耳機出貨量不足。
2 分解問題(P)
因為加工站嚴重堆料。
3 設定目標(P)
設定每日要達成的生產目標。
4 找出真因(P)
為何不足? 因為堆料。為何堆料?因為加工站指示不明。 為何會不明確?因為排程不清順序錯誤。
為何排程順序變更?因為某業務較強勢,所以生管看人辦事。
5 制定對策(P)
制定新的排程SOP
6 實施對策(D)
生產線要設定檢核
7 確認效果(C)
每日定時確認生產進度,彈性調整加班或者加人。
8 標準化(A)
維持此SOP後持續改善。
Again,先快速記下還記得的,已經在做或者知道的就不再寫;例子,平常自己遇到再想想套用。
當然,這篇順便交公司心得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