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8

[InsPire] 狗日子 貓時間 - 韓良露倫敦旅札

28-12-2016

我喜歡看跟英國有關的書,但是我獨獨不愛那些介紹倫敦景點的旅遊書。在把倫敦當家之後,對於那些景點就如我聽到赤崁樓一般,於我,那已經是個生活的地區,我更想知道的是那些生活中的大小事。

好意外12年前出版的書寫著20年前的倫敦生活,為何我讀來卻不覺得和我8年前生活的環境有極大差異呢? 書中提到許多地點和感想,著實親切,那些小事是旅遊書上不會寫的;連結過去的記憶,真的又想家了。


"在倫敦泡紅茶,往往覺得茶水特別好科,但同樣的茶包拿回台北泡,卻少了一些味道。"
是呀~好似那些茶葉一離開家鄉的硬水,便走味了,就連牛奶味都不同。

和英國人聊天最好開啟的話題就是天氣,因為常常可以一天就出現四季,或是早上出門還是舒爽的春天,然後中午突然艷陽高照,接著瞬間變臉刮風下雨,幾小時後又風平浪靜回到上午的好天氣。聊完天氣後呢? 通常就會陷入靜默,不然另一個再度開啟的話題就是足球或者皇室了。

我想,不說話的時候都在閱讀了。雖然報業景氣直直落,還是能看到"Evening Standard"每天下午四點準時擺出招牌販售,上班時間在各地鐵站的免費"Metro",要付費的"Guardian"、"The Times"、"Financial Times"...依舊佔有一席之地。
去年再回去,這些習慣在倫敦似乎感覺不到太大的變化,也許拿報紙的人口變少,但是轉往線上版的人變多,不變的還是大家持續在閱報。

"倫敦是個孤獨的城市,卻未必會容易寂寞,就像英國大文豪約翰生博士所說:[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倫敦是個超級豐富的城市,也許不向巴黎那麼浪漫,巴塞隆納那麼感性紐約那麼狂野,卻是我以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城市。"
這個國家太豐富多元,歷史影響了它的深度和廣度,我在倫敦生活的兩年是我第一次覺得世界何其大而自己有多麼的不足,那也不是在網路上讀完一篇文章或者看過幾張圖片就有的衝擊。

我不會因為一週的觀光行程就有多認識英倫,同時也不會因為住了兩年就能成為英倫人,可是卻會因為居住經驗讓我跟這城市更親近。

也許,過幾年再拿出這本書,會發現倫敦還是走著永遠不會讓你不習慣的老步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奧地利] 維也納 Wien - Salm Bräu

22-07-2018 自清晨六點半抵達維也納後就沒有好好的一餐,網路上查找了都是推薦炸豬排或者豬肋排。 謹記著李總描述的炸豬排其實言過其實,所以我們決定試試豬肋排。 既然是自釀啤酒的店,我們怎麼能錯過不點,當然一人一杯試試。 我們點了 Helles & Mär...